近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制定并发布了《上海银行业营造可持续信贷市场环境自律公约》。《自律公约》强调,会员单位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法合规经营,根据利率市场变化和本行战略定位,立足以存定贷原则,发挥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合理确定利率定价水平。不应以利率为单一手段争揽客户,兼顾银行机构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自律公约》的适用范围,是公会所有开展信贷业务的会员单位,换言之也就是上海基本所有的银行。那么,上海银行业此举,到底有何深意?
利率获客的时代过去了
实际上,靠降低利率门槛获客,对于银行而言,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市场环境,只靠降低利率门槛肯定无法形成。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会长、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陈其昌解释,银行业肩负着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同时,银行业也应重视自身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利润,应该能够满足内源性资本补充的需要,应处理好本和末、专和全、质和量三大关系,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所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才制定并发布了《自律公约》。
“靠利率获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上海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郑涵对《自律公约》非常认同。“比如我们接触了一家央企,上游大量的供应商,给他们放贷我们就会看他们的交易情况,违约情况少的利率定价可以低,违约情况多利率定价自然要高了。”
上海银行业务总监朱守元介绍,上海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依据各类客群的风险和信用情况、贷款项目类别、贷款期限、风险缓释等要素,立足以存定贷原则,综合考虑贷款相关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因素,实现风险、成本与收益平衡。贷款定价跟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LPR对贷款定价的指导作用。在定价中,上海银行还将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定价管理的流程优化、数字化应用。优选贷款定价模型,加强系统建设,从不同层次统筹推进规模增长和定价之间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及时分析调整定价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