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召开第十八次会员大会
发布日期:2011-10-12    30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成为新一届会长单位


        9月29日下午,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十八次全体会员大会。公会106家会员单位和17家准会员单位主要负责及相关代表约190人参加了会议。上海银监局廖岷局长、张荣芳纪委书记、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徐乃平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研部余文建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有关领导等出席会议。

 

        会员大会的前半部分由第九届理事会会长、浦发银行傅建华行长主持。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十届理事会工作建议》、《2010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报告,并对获得2010年度公会专业委员会(小组)积极贡献奖的人员进行了颁奖。

 

        稍后,大会进行了第十届理事会的换届选举。根据公会章程,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成为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中资副会长单位。陈子昊先生受上海银监局推举担任公会专职副会长。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东亚银行(中国)、恒生银行(中国)、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上海分行、星展银行(中国)上海分行当选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德国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当选为第十届理事会监事单位。

 

        第十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后,即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投票选举东亚银行(中国)为第十届理事会外资副会长单位,并确定了第十届公会秘书处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
 

        随后,公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潘岳汉行长发表致辞。潘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承接前任打下的良好基础,继续发扬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公益精神,努力把公会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的高水准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代表新一届理事会承诺将认真履行章程确定的各项职责,更好的落实会员需求,逐步完善各项职能。
 

        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徐乃平副局长作了发言。徐局长指出社会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勉励公会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完善自身建设,注重创新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事业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上海银监局廖岷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廖局长充分肯定了公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尤其,在第九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公会紧抓世博机遇,组织行业活动、开展检查评选、强化舆论宣传,大力推进上海银行业窗口服务水平提升,赢得各方赞许;紧扣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求,推进行业研究、约谈融资平台、服务火灾善后等等,较好地支持了上海银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同时,廖局长对公会今后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更好发挥公会与会员单位与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他指出,公会要切实贯彻监管要求,更好搭建政府部门、监管部门与会员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把这种良性互动当成我们上海金融中心的比较竞争优势来培养、建设。


        第二,完善公会治理架构,持续加强秘书处和专委会的建设。他期望公会能进一步加强专职人员培养,不断把公会秘书处做强做实,提升专业水准,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公会工作。
       

        第三,根据公会自身特点,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是注重引导市场作用的发挥。对于市场上一些好的行为和做法,公会应该加以研究、总结和推广,而对于一些倾向性的不当行为,公会则应厘清监管与市场边界,并结合当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以引导和约束。二是注重现代金融知识的普及。他期望公会能够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目标,持续加以研究,进一步增进与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等的合作,制定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金融消费者辅导规划,使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三是强化行业培训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地将各种类别的培训项目做深做实,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同时在业内人才交流、流动等方面搭建更多平台。四是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主动将全球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国际组织“引进来”,要组织更多会员单位通过走访、考察和交流“走出去”。同时,要努力推动上海银行业将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作为输入,将高端产品和高端业务作为输出,将服务对象从上海扩展至长三角、全国乃至亚洲地区。五是引领前沿金融的研究,更多关注上海金融产业链高端领域的行业发展研究,积极引导会员单位从以信贷业务为主向多种业务均衡发展的经营模式转变,促进会员单位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服务定价和业务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作为行业代言人,公会应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反应会员单位的呼声需求,以谋求更有利于银行转型发展的有益外部环境。